使用 Ctrl+F 搜索本页关键字

以赛亚书 绪论

先知书介绍:众先知的呼声

一.什么是先知?
“先知”在古希伯来文有三个词语,表示察 觉、凝视或看见、呼召。先知就是那些蒙神呼召、 被神拣选、向当时一群极需要聆听神信息的百姓去 宣讲神话语的人。

通常我们所讲的先知,一般是指那些生活在约 主前 800 至 450 年的人,也可以称他们为“古典先 知”。圣经记载最早的是摩西、撒母耳和以利亚, 他们可算为先知的鼻祖。

二.先知的共同之处
1. 他们都有一颗把自己全然献给神的心。
2. 先知有强烈的蒙召感。
3. 先知是使者。
4. 先知是传递当代信息的人。
5. 先知是传递预言的人。
6. 先知是富创意的人。

三.先知著作共同的主题
1. 守约:这个主题又包含几方面内容:
a. 守约包含一个呼召,是要百姓回转归向神并 顺服神的话语;
b. 守约包含另一个呼召是个人圣洁;
c. 守约表示神的百姓要和睦相处。

2. 耶和华的日子:经常是指立时的审判,包括三方 面:
a. 神对不信者的审判;
b. 神的圣洁及神愿意赦免祂的子民;
c. 神的子民必得救赎。

3. 弥赛亚:意思是受膏者。在旧约,“弥赛亚”这 个词通常用于君王,表示他们是耶和华的受膏 者;在新约,则常提到耶稣基督就是弥赛亚。

四.古典先知的历史背景
古典先知所处的历史背景,面对三大势力(亚 述、巴比伦和波斯)的时期。
1. 在亚述人称霸期间的先知有:以赛亚、何西阿、 阿摩司、约拿、弥迦、那鸿和西番雅。
2. 亚述之后有巴比伦,在巴比伦统治时期的先知 有:耶利米、以西结、但以理、俄巴底亚、那鸿、 哈巴谷和西番雅。
3. 在波斯统治期间事奉的先知有:约珥、哈该、撒 迦利亚和玛拉基。

以赛亚书 1-39 章: 犹大宫廷的先知宣告列邦神谕

一.内容
以赛亚强调神的恩典和慈爱,故有些释经家称 此卷书为“旧约的福音书”。“以赛亚”名字的意 思是耶和华已经拯救;他两个儿子名字的意思是 “神要存留忠心的余民”(施亚雅述)(赛 7:3), 以及宣告“神迅速审判犹大的敌人”(玛黑珥沙拉 勒哈施罢斯)(赛 8:1、3)。以赛亚主要向犹大发预 言,但也向以色列和列邦说预言。

第 1 章以赛亚陈述神对祂子民的控告,先知呼 吁百姓悔改蒙赦免、得福气。

第 2-5 章启示了神的审判,先有一段是将临的 福气,接着带出三段审判训词。第 5 章是著名的“葡 萄园之歌”,和针对列邦的六项灾祸。

第 6-8 章讲到以赛亚先知的蒙召,和以马内利 的兆头。以赛亚是在乌西亚王驾崩的时候,约主前 739 年被神呼召。以赛亚鼓励亚哈斯信靠耶和华,拒 绝加入联盟,并把从神那里得到的兆头显给亚哈斯 看,以坚固他。这个兆头就是“以马内利”(神与 我们同在)的兆头,但亚哈斯却拒绝看兆头。

第 9-12 章描述弥赛亚时代,和神对以色列及 亚述的审判。在以赛亚的描述里,“弥赛亚”有更 伟大的名字──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 和平的君。

13:1 至 23:18 是以赛亚书的“列邦神谕”的 部分。
1. 13:1 至 14:23 讲述神对巴比伦的审判。
2. 14:24-27 论到神的旨意将要临到亚述人身上。
3. 14:28-32,以赛亚向非利士人表示神仍要保护 祂的子民。
4. 15:1 至 16:14 描述神的审判怎样临到摩押。
5. 17:1-14 是对大马色(即大马士革)和以色列 的审判。
6. 18:1 至 20:6 是对古实和埃及的审判。
7. 21:1-17 是向巴比伦发出的审判,并简略神向 以东和阿拉伯发出的预言。
8. 22:1-25 是以赛亚宣告耶路撒冷遭审判的日子。
9. 23:1-18 是记述神对推罗的旨意。

24:1 至 27:13 看起来像启示录的浓缩本,它 是 13-23 章的高潮。

28:1 至 33:24 包含五个“祸哉神谕”。五个 祸是指:
1. 以法莲的祸(28:1-29)
2. 亚利伊勒的祸(29:1-24)
3. 外邦联盟的祸(30:1 至 31:9)
4. 祸患中的盼望(32:1-20)
5. 亚述的祸(33:1-24)

34-35 章是末世的总结,它是 28-33 章的高 潮。34 章描述神最终向列国报仇;35 章则记载凡认 识神的人,将获得的喜乐。

36:1 至 39:8 是一段历史插曲,记述希西家王 的高峰和低谷。这四章书的作用是:把以赛亚这卷 书的前半部分(1-39)和后半部分(40-66)连接 起来。

以赛亚书 40-66 章: 预言伟大的日子要来临

一.谁是作者?
支持有多位作者的论据认为:必有另一位作者 撰写 40-66 章。支持只有一位作者的论据认为:以 赛亚书不存在多位作者。目前我们的立场还是以只 有一位作者的观点较为可取。

二.内容:40-66 章特别集中讲述蒙福的日子
40:1-11 是整个后半部分的前言。

41:1-29 介绍了三个主题:
(1) 神的子民是因他们的罪而被掳的;
(2) 他们被掳证明神是真实的,因为只有祂曾预 言祂子民被掳;
(3) 神如今将复兴和救赎祂的子民。
42:1-25 是第一个描写仆人的段落。
43:1 至 45:25 讲到以色列会蒙救赎,脱离巴比伦 的手。
46:1 至 47:15 预言巴比伦将亡于波斯人的手中。
48:1 至 52:12,先知描述以色列的获释与欢欣。
52:13 至 53:12 是描述“仆人”的多段中最为人所 熟悉的。通常圣经学者会解释这位仆人可能是先 知以赛亚,也可能是指以色列;但大部分释经家 认为,这位仆人是耶稣基督!
54:1 至 59:21 是庆祝归回。犹大从被掳之地得以 归回故土,当然值得庆祝。
60:1 至 66:24 是神复兴的高潮。神已经为历史定 下奇妙的终结,但只有那些凭信心归入基督的 人,才可享受,其余的人将要面对神的震怒。

三.神学主题
1. 余民:先知描述神所存留的“余民”( 1:9), 这些“余民”是忠于圣约的人。
2. 神的主权:以赛亚对“神的主权”的观点,直接 影响他的事奉,他明白神掌管列邦。
3. 仆人:“仆人”这个词可以指个别的以色列人 (22:20)、以色列民族(41:8)、余民(49:3) 或弥赛亚(52:13),这些段落都连贯一个焦点: 仆人是神手中的器皿,完全顺从神的旨意。
4. 以色列的圣者:以赛亚用了 21 次“以色列的圣 者”来描述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要击打任 何挑战祂子民的敌国(37:23),祂要按祂圣洁的 标准来审判一切的罪孽。
5. 弥赛亚:“弥赛亚”是神的受膏者,祂将来要拯 救祂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