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Ctrl+F 搜索本页关键字

马可福音 绪论

马可福音

一.背景
A. 写作日期 马可福音在福音书中篇幅最短,可能是最早写成 的福音书。
B. 作者 传统相信作者是马可。根据早期教父帕方亚记 载,马可在罗马时曾经是使徒彼得的弟子。

二.特色
A. 以罗马人为对象 不少学者相信马可福音在罗马写成,并以罗马人 为写作对象。从马可福音的风格可见一斑:
1. 与犹太人相关的内容不多
与马太福音比较,马可福音中跟犹太人相关的内 容明显较少:

马太福音
马可福音
律法永不废去(太5:18) (无)
耶稣禁止门徒到外邦传福音 (无)
求大灾难不在安息日临到(太24:20) 求大灾难不在冬天临到(13:18)
以色列的迷羊(15:24) (无)


2. 刻意解释犹太人的文化
a. 犹太人的风俗习惯
i. 饭前洗手的习惯(7:3-4)
ii. 币值(12:42)
iii. 除酵节的第一天是宰杀逾越节羔羊的日子 (14:12)
iv. 院子是总督府(15:16)
v. 预备日是逾越节前一日(15:42)

b. 解释亚兰文
i. 半尼其——雷子(3:17)
ii. 大利大古米——闺女,我吩咐你起来(5:41)
iii. 各耳板——供献(7:11)
iv. 以法大——开了罢(7:34)
v. 巴底买——底买的儿子(10:46)
vi. 各各他——髑髅地(15:22)
vii. 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 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15:34)

c. 时间单位
按罗马习惯把时间分为四更(6:48):晚上、半 夜、鸡叫、早晨(13:35),而非按犹太习惯分 作三更。

B. 对福音的表达
1. 言简意赅
马可福音短小精悍,节奏紧凑。作者一开始就点 出全书的主旨:“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福音的起 头。”(1:1)

2. “弥赛亚的秘密”
马可笔下的门徒,常常不明白耶稣的话;耶稣有 时也会禁止人讲论未曾彰显的事情,特别是祂弥 赛亚的身份(参可3:12,5:43,7:36,8:30,9:9)。

3. 对“福音”的重视
“福音”一词只在马可福音中出现(可 8:35, 10:29-30),反映作者对福音的重视,也反映出当 时的信徒乃透过传福音实践对耶稣基督的委身。

C. 独特的结构
1. 大纲
a. 引言(1:1-13)
b. 在加利利的事迹(1:14-8:26)
c. 有关受苦、受死的预言(8:27-10:52)
d. 在耶路撒冷的事迹(11:1-16:1-8)
e. 16:9-20〔最古版本无此段〕

2. 迈向高潮的舖排
a. 转捩点
在有关耶稣受苦、受死的预言中,出现一个重 要的转折:彼得宣认耶稣是基督(8:27-29)。 从此之后,耶稣就禁止门徒透露祂的身份,并 开始向他们讲论到关于人子要受苦、被杀、复 活的事(8:31)。

b. 受苦宣告的重复
马可三次记载耶稣宣告自己的受苦(8:31, 9:30-32,10:33-34),只是门徒并不明白。重复 的信息带出信徒必须为福音付代价,反映当时 教会正处于受逼迫的处境。有学者认为,这个 独特的结构正是初期教会传福音的大纲(参徒 10:36-41)。

D. 对门徒的描写
1. 恐惧
a. 门徒在风浪中害怕丧命(4:35-41)
b. 门徒跟随耶稣入耶路撒冷时害怕(10:32)
c. 最古的抄本,末句为“因为他们害怕”(16:8)

2. 迟钝
a. 不明白五饼二鱼的神迹(6:52)
b. 不明白喂饱四千人的神迹(8:14-21)
c. 不懂祷告(9:28-29,11:20-26)
d. 轻视小孩子(10:13-16)
e. 贪慕虚荣(10:35-45)

3. 彼得的软弱
a. 劝耶稣逃避十字架(8:32)
b. 目睹耶稣变像后,想留在山上(9:5)
c. 不能和耶稣一同儆醒片时(14:37)
d. 三次不认主(14:71)

作者着意刻画门徒的不济,正印证福音的大能可 以彻底改变人的生命。

三.神学主题——神的儿子基督

A. 耶稣的神性
1. 福音书一开始就点出耶稣是基督(1:1),但当时的 人并不觉察耶稣的身份;直至作者记述彼得在凯 撒利亚腓立比的认信中,“基督”一字才再次出 现(8:29)。耶稣却嘱咐门徒不要张扬(8:30,9:9)。
2. 在马可福音中,耶稣并无自称基督,反称自己为 “人子”。耶稣知道门徒无法接受弥赛亚要受苦 的观念,因此一再预言自己受苦、受死后,第三 天复活。

B. 耶稣的人性
1. 耶稣有人的喜怒哀乐
a. 发怒(1:41)
b. 怒目环视心硬的人(3:5)
c. 恼怒门徒禁止小孩子到祂面前(10:14) d. 叹息(8:12)

2. 耶稣有人的限制
a. 在家乡被轻视,因人的不信不能行神迹 (6:1-6;参路4:16-30)
b. 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