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Ctrl+F 搜索本页关键字

使徒行传 绪论

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一)

一.路加福音的大纲(Craig L. Blomberg)
A. 分段
1. 出生(1-2 章)
2. 事奉的前奏(3:1-4:13)
3. 在加利利(4:14-9:50)
4. 上耶路撒冷的旅途(9:51-18:34)
5. 在耶路撒冷附近工作(18:35-21:38)
6. 受死与复活(22-24 章)
以上分段有两方面值得注意:(a)3:1-9:50 没有记 载耶稣在加利利以外的地方工作(9:52,17:11 除外); (b)路加用了超过 10 章的篇幅记载耶稣上耶路撒冷的 旅程,其中多是独有的记载。

B. 与使徒行传对照

路加福音↓
使徒行传↑
耶稣在罗马历史背景下出生 保罗的宣教足迹远达罗马
耶稣在加利利 使徒在外邦境地
耶稣在撒马利亚与犹大 使徒在犹大与撒马利亚
耶稣在耶路撒冷 使徒在耶路撒冷教会
耶稣复活与升天

路加福音↓↓↓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

二.特色
A. 写给外邦人的福音书
1. 作者路加是安提阿人。
2. 收信人是提阿非罗,大概是福音书的资助者。
3. 福音书中少用犹太人的术语,多提及外邦人的名 字(参 4:26-27),可见写作对象以外邦信徒为主。

B. 希罗风格
路加福音的写作风格接近希腊著作;作者熟悉罗 马背景及希腊文学。

C. 对人物的细致刻画
1. 栩栩如生的人物
a. 马大和马利亚(10:38-42)
b. 税吏长撒该(19:1-10)
c. 革流巴和同伴(24:13-35)

2. 社会上的边缘人
a. 税吏利未(5:27)
b. 用香膏抹主的妓女(7:37)
c. 十架时旁边的死囚(23:39)
d. 妇女:(i)施洗约翰的母亲以利沙伯(1:24-25、 39-45、57-60);(ii)女先知亚拿(2:36);(iii) 跟随耶稣周游传道并供应祂日常所需的妇 女(8:1-3);(iv)拿因城的寡妇(7:11-17);(v) 病了 18 年的驼背妇人(13:10-17);(vi)比喻 中失钱的妇人(15:8-10);(vii)比喻中向不义 的官求情的寡妇(18:1-8)
e. 对妇女的肯定:(i)能够坐在耶稣脚前听道 (10:39;参徒 22:3);(ii)能够跟随耶稣游行布 道(8:1-3);(iii)一位寡妇成为耶稣眼中捐献 的典范(20:45-21:4);(iv)始终忠心追随耶稣

D. 祷告和圣灵的主题
1. 祷告
a. 耶稣的祷告 耶稣在祂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必定祷告:(i)受洗 正祷告时天开了(3:21);(ii)拣选十二使徒前上 山彻夜祷告(6:2);(iii)考问门徒关于自己的身 份前祷告(9:18);(iv)登山后祷告,面貌改变 衣服,洁白放光(9:29)等。
b. 关于祷告的比喻 (i)半夜求饼的朋友(11:5-8);(ii)不义的官 (18:1-8);(iii)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18:10-14) 等。

2. 圣灵
a. 施洗约翰在母腹中已被圣灵充满(1:15、17)
b. 马利亚受圣灵感孕(1:35)
c. 以利沙伯、撒迦利亚和西面被圣灵充满,欢迎 耶稣的来临(1:41-42、67,2:25-27)
d. 耶稣受洗时,圣灵降临在祂身上;被圣灵引 导到旷野受试探;带着能力回到加利利,在各 会堂里教训人(3:21-22,4:1-2、14、18)
e. 耶稣升天前应许门徒将会领受圣灵(24:49)

三.路加笔下的耶稣——历史中的救主
A. 史书特色
路加福音具希腊历史著作的特点:
1. 序言(1:1-4)
2. 历史背景(路 2:1-2,3:1-2)
3. 耶稣的人生阶段(路 2:42,3:23)

B. 救恩的成就
1. “救主”、“救恩”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中分 别出现了 8-9 次(参 1:47,2:11,19:9);
2. 救恩是神的计划和应许(1:55、68-70);
3. 救恩在今日成就(2:11,4:21,5:26,19:5);
4. 是按神的旨意发生(17:25,22:37,24:7、26、46)

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二)
路加福音是上集,使徒行传是下集。前早详述 耶稣的生平,后者则接续记载耶稣升天后教会的诞 生及发展。

一.使徒行传的背景
A. 目的
1. “传福音”的主题;
2. 记述福音的内容和传播过程,交代耶路撒冷教会 和其他教会之间的关系;
3. 三次记载保罗的见证,确认保罗的身份和事工。

B. 背景
1. 强调福音无人能禁止;
2. 开放的结局,提醒历世历代的教会延续大使命, 直到主再来。

二.使徒行传的特色
A. 选择性的记载
1. 15 章以后,只记述保罗的行踪;
2. 详细记载福音传出去的路线(参 2:9-10)这

B. 传福音的主题
1. 福音的扩展
a. 1-7 章:耶路撒冷教会的成立和扩展;
b. 8-10 章:耶路撒冷教会受逼迫,信徒被迫分 散,教会的影响力遂伸展至犹太和撒马利亚;
c. 11-28 章:福音的传播及保罗四次的宣教旅程。

2. 教会人数的增长
路加以教会人数的不断增加作结(2:47,5:14, 6:7,9:31,16:5,19:20)。

C. 以人物为主线
1. 重要的人物
a. 彼得(1-5 章)
b. 司提反(6-7 章)
c. 腓利、巴拿巴、保罗(8-12 章)
d. 保罗(13-28 章)

2. 平凡的人物
a. 执事(6:5)
b. 腓利(21:8-9)
c. 路加本人(16:10,20:5)

D. 事件和情节的舖排
1. 有意义的细节
a. 保罗给提摩太行割礼(16:1-4)→保罗对犹太 传统的重视
b. 保罗看见马其顿异象(16:9)→福音从亚洲进 入欧洲

2. 重大事件
a. 五旬节圣灵降临(2 章)→耶路撒冷教会兴起
b.司提反殉道(6-7 章)→门徒四散,福音传至 撒马利亚
c. 保罗信主(9 章)→日后成为外邦人的使徒
d. 哥尼流信主(10 章)→外邦教会的建立
e. 安提阿教会的成长(11 章)→教会基地转移 到外邦教会,宣教工作由安提阿教会开始
f. 耶路撒冷会议(15 章)→为以后更多外邦人 信主舖路
g. 保罗被捕(21-22 章)
h. 保罗前往罗马(27-28 章)

E. 保罗的宣教行程
1. 第一次(13-14 章)
从安提阿出发,经居比路,进入小亚细亚南部一 带的城市。

2. 第二次(15-18 章)
保罗在圣灵引导下前往马其顿,在帖撒罗尼迦、 腓立比、雅典、庇哩亚、哥林多等城市传福音。

3. 第三次(19 章)
从安提阿出发,到以弗所,在此停留超过两年。

4. 第四次(21-28 章)
保罗带着被囚的身份到罗马去。

三.使徒行传的神学主题
A. 救恩历史的成全
使徒行传带出一个重要信息:神给予以色列人的 应许临到外邦人身上(参徒 7 章)。

B. 圣灵的工作
1. 使徒行传记载圣灵降在信的人身上,印证他们已 归入一个身体——教会(10:47)。
2. 在使徒行传中,圣灵把父神的旨意、耶稣基督的 救赎落实到教会中,使教会合一,并把福音传开 (13:2、4,15:28)。

C. 教会的合一
1. 耶路撒冷教会建立之初,积极向外传福音,同时 保持着领导地位(参 15 章)。
2. 教会受逼迫期间,使徒也没有离开耶路撒冷。
3. 保罗开展几次宣教旅程,但他依回到耶路撒冷, 又把外邦信徒的捐项带给犹太信徒。
4. 以上记述反映教会在扩展过程中的合一,以及耶 路撒冷和外邦教会一直保持良好关系。

D. 末世的信息
使徒行传记载教会在主必再来(1:11)的应许下, 奋勇地实践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