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Ctrl+F 搜索本页关键字

希伯来书 绪论

希伯来书

一.普通书信简介
1. 按照传统,新约里保罗书信以外的书信都被称为 普通书信。
2. 普通书信往往没有特定的写作对象或群体,内容 具普遍性。
3. 普通书信由不同的作者写成,各具特色。
4. 与保罗书信的分别

 
保罗书信
普通书信
结构
先神学,后教导 重复讲论特定主题
风格
相当一致 各有不同
主旨
以神学为主线 以生活应用为延伸 以生活应用为主线 较重视伦理教导


二.希伯来书的背景
A. 作者
1. 希伯来书作者的身份迄今未有定论。
2. 从书信的内容可见作者的特征:
a. 有学养:心思慎密、文笔细腻,表达方式温和 而有力(参 4:15);
b. 熟悉祭祀礼仪,应是犹太人;
c. 不是第一代使徒(2:3-4),但认识提摩太 (13:23)。

B. 读者
1. 书信名称“希伯来”是指希伯来人;标题“给希 伯来人的书”乃第二世纪添上。
2. 书信的对象应是散居外地、有希腊背景的犹太 人,因为信中:(a) 提及有人离弃永生神(3:12); (b)对信仰和道德的教导严正;(c)多处引用旧约。
3. 收信人正面对逼迫(10:32),他们曾经历苦难, 虽仍未到有生命危险的程度(12:4)。
4. 有 从 意 大 利 来 的 人 委 托 作 者 向 收 信 人 问 安 (13:24),收信人或是罗马教会中的犹太基督徒。

三.希伯来书的特色
A. 书信及讲章
1. 信中多“听”(5:11)、“讲”(8:1)、“说” (5:9) 这类动词,作者仿佛正对着一群听众讲道。
2. 作者像犹太会堂中讲道的拉比,因信中多处引用 旧约经文,且详加分析。
3. 希伯来书的开首并无问安语,却有书信的结语。 有学者推测,希伯来书原是一篇讲章,后来编辑 成书/信,因此有书信的结语。

B. 旧约的引用
1. 希伯来书大量引用旧约经文,部份更有预表的作 用。预表是指救恩历史中的某些事件,成为后来 之事的楷模(参太 12:40)。
2. 希伯来书有许多预表,包括旧约安息日——预表 未来的安息日;旧约中的西乃山——预表新约中 的锡安山。
3. 希伯来书指出,旧约是影儿,新约则是真像(8 章)。这个预表指向前约预表后约,地上的条例 预表天上的真像。

四.文学技巧
A. 对比
1. 耶稣基督与天使的比较(1:4)
a. 天使是仆役,神儿子的身份要高得多(1:3、 13,2:9);
b. 诗篇指出耶稣暂时比天使微小一点(2:7、9);
c. 耶稣成为中保,为罪人付出代价,由此得着神 的荣耀(2:9);而领受这恩典的都成为儿子、 弟兄、一家人(2:10-11、17,3:6、14)。既是 神家的一份子,就应要忠诚到底,以致得着最 终的奖赏。

2. 耶稣基督与摩西的比较(3:1-6)
a. 耶稣和摩西同样尽忠,但地位比摩西高得多。
b. 摩西是仆人,耶稣却是儿子,且是神家的管 治者(3:4)
c. 神的子民有份于神的荣耀,在神子的治理下, 得到从神而来的保护。神的子民所持有的盼 望,就是承受将来神应许的一切;若能坚持到 底,盼望必不至落空。

3. 耶稣与地上大祭司的比较(4:14)
地上的大祭司必须先为自己的罪、后为百姓的罪 献祭;但耶稣基督这位永远的大祭司,一次把自 己献上,就成全了救恩(7:27)。

希伯来书的后半部份,作者更强调耶稣的超越 性——祂是更美之约和最好的祭礼。耶稣为人开了 一条又新又活的路,祂带我们走的道路也更超越。

B. 转折
1. 转折一
“慈悲忠信的大祭司”(2:17-18)总结了 1-2 章, 继而引入摩西的忠信(3 章),和大祭司的慈悲 (5 章)。

2. 转折二
“大祭司也曾凡事受过试探”(4:15),引入祂 “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5 章)。

3. 转折三
第 5 章讲论麦基洗德这个预表的人物(5:6、11), 再从麦基洗德的等次,进入耶稣是永远的大祭司 这个主题(6:20)。

4. 转折四
从“进入幔内”引入耶稣所成就的更美之约和 永远的祭(8-9 章)。

5. 转折五
耶稣的血所带来的功效(10:19-20)承接了上文 “至圣所”的主题,再带出“从幔子经过”后的 信心生活(10-12 章)。

五.希伯来书的神学
A. 基督论
希伯来书的重点是“祭司”和“献祭礼仪”。耶 稣基督是大祭司,祂所献上的赎罪祭超越一切,直 到永远都有功效。

B. 救赎论及末世论
“献祭”带出希伯来书的救赎论。至于安息日、 麦基洗德的等次、永不更替的祭司和有关信心的讲 论等等,都跟末世论有关。